-
除了氮化鎵,快充技術還須關注哪些領域?
硅材料制作的功率器件,也被稱為第一代半導體,而砷化鎵(GaAs)等材料制作的功率器件,則被成為第二代半導體,第二代半導體在高頻性能上優于硅器件,通常用于射頻應用。
2022-10-13
-
IGBT適用于ZVS 還是 ZCS?
提到軟開關技術,大家耳熟能詳的有零電壓開通ZVS(Zero voltage switching) 和零電流關斷ZCS(Zero current switching),同時,尤其是在現在的電源產品中,絕大多數的采用軟開關拓撲的電源產品都選擇了ZVS,而不是ZCS,所以,Si MOSFET和SiC MOSFET一直是很多同學提到ZVS時想到的主要功率器件搭檔,而不是IGBT。
2022-10-11
-
紅外熱成像儀對放大器的芯片結溫的仿真測試
隨著 GaN 功率放大器向小型化、大功率發展,其熱耗不斷增加,散熱問題已成為制約功率器件性能提升的重要因素。金剛石熱導率高達 2000 W/(m?K),是一種極具競爭力的新型散熱材料,可用作大功率器件的封裝載片。
2022-10-08
-
延時校準、脈沖測試一定要做的事兒!
進行雙脈沖測試的主要目的是獲得功率半導體的開關特性,可以說它伴隨著功率器件從研發制造到應用的整個生命周期。基于雙脈沖測試獲得的器件開關波形可以做很多事情,包括:通過對開關過程的分析驗證器件設計方案并提出改進方向、提取開關特征參數制作器件規格書、計算開關損耗和反向恢復損耗為電源熱設計提供數據支撐、不同廠商器件開關特性的對比等。
2022-09-20
-
GaN HEMT 大信號模型
GaN HEMT 為功率放大器設計者提供了對 LDMOS、GaAs 和 SiC 技術的許多改進。更有利的特性包括高電壓操作、高擊穿電壓、功率密度高達 8 W/mm、fT 高達 25 GHz 和低靜態電流。另一方面,GaN RF 功率器件具有自加熱特性,并且元件參數的非線性與信號電平、熱效應和環境條件之間存在復雜的依賴關系。這些因素往往給準確預測器件大信號性能造成更多困難。
2022-09-15
-
汽車感性負載安全退磁能量計算和分析
隨著汽車電子技術的發展,輕量化與智能化的需求也帶動了英飛凌智能功率器件 (IPD)在車身負載驅動的大規模應用。對于感量較大的負載,如雨刮、鼓風機、風扇、繼電器等,需要考慮負載關斷時產生的能量對系統的沖擊,同時驅動器件不能被該能量擊穿。本文提供了評估測量感性能量的方法和工具,在一個明確定義的應用場景中,瞬間關斷時的產生的箝位能量(ECL),與高壓側器件本身的能量能力進行對比,保證IPD器件長期可靠工作。
2022-08-03
-
GaN是否具有可靠性?或者說我們能否如此提問?
鑒于氮化鎵 (GaN) 場效應晶體管 (FET) 能夠提高效率并縮小電源尺寸,其采用率正在迅速提高。但在投資這項技術之前,您可能仍然會好奇GaN是否具有可靠性。令我驚訝的是,沒有人詢問硅是否具有可靠性。畢竟仍然有新的硅產品不斷問世,電源設計人員對硅功率器件的可靠性也很關心。
2022-07-29
-
25kW SiC直流快充設計指南(第八部分完結篇):熱管理
在本系列的前幾篇文章中[1-7],我們介紹了基于安森美豐富的SiC功率模塊和其他功率器件開發的25 kW EV快充系統。在這一章,我們來看看其中的熱管理部分是如何提高效率和可靠性,同時防止系統過早失效的。
2022-07-11
-
25kW SiC直流快充設計指南(第七部分):800V EV充電系統的輔助電源
在本系列的前幾篇文章中[1-6],我們介紹了基于安森美(onsemi)的SiC功率模塊和其他功率器件開發的25kW EV快充系統,包括這個可擴展系統的整體架構和規格,以及其中PFC和DC-DC變換部分的硬件設計和控制策略。我們基本已經把電路設計部分講完了,除了輔助電源設計的相關內容。
2022-07-07
-
英飛凌絕緣體上硅(SOI)高壓驅動芯片的三個優勢
現在的高功率變頻器和驅動器承載更大的負載電流。如下圖1 所示:由于功率回路里的寄生電感(主要由功率器件的封裝引線和PCB的走線產生的),電路中VS腳的電壓會從高壓母線電壓(S1通S2關時)變化到低于地的負壓(S1關閉時)。圖一右邊波形中的紅色部分就是VS腳在半橋感性負載電路中產生的瞬態負電壓。
2022-06-28
-
功率半導體冷知識:功率器件的功率密度
功率半導體注定要承受大的損耗功率、高溫和溫度變化。提高器件和系統的功率密度是功率半導體重要的設計目標。我們一路追求單位芯片面積的輸出電流能力,實現方法是:
2022-06-13
-
集成容性隔離助力高密度適配器設計
快充需求推動了高密度適配器的蓬勃發展。在實際的適配器設計中,花樣繁多的新型開關功率器件、拓撲和控制方案不計其數。
2022-05-16
- 安森美與舍弗勒強強聯手,EliteSiC技術驅動新一代PHEV平臺
- 安森美與英偉達強強聯手,800V直流方案賦能AI數據中心能效升級
- 貿澤電子自動化資源中心上線:工程師必備技術寶庫
- 隔離變壓器全球競爭圖譜:從安全隔離到能源革命的智能屏障
- 芯海科技盧國建:用“芯片+AI+數據”重新定義健康管理
- Nordic nRF5 SDK與Softdevice深度解析:開發BLE應用的底層邏輯與避坑指南
- VW-102A振弦讀數儀接線誤區揭秘:錯接不會燒傳感器,但這些風險更致命
- 氮化鎵電源IC U8726AHE:用Boost技術破解寬電壓供電難題
- 塑封工藝:微電子封裝的“保護鎧甲”與“成型魔術師”
- KiCad膠水層揭秘:SMT紅膠工藝的“隱形固定師”
- 車規與基于V2X的車輛協同主動避撞技術展望
- 數字隔離助力新能源汽車安全隔離的新挑戰
- 汽車模塊拋負載的解決方案
- 車用連接器的安全創新應用
- Melexis Actuators Business Unit
- Position / Current Sensors - Triaxis Hall